从退伍军人到“喇叭王”:王祥贵先生访谈(之三)

发布时间:2022-10-05浏览次数:1063

编者按:“电声往事”专栏由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声分会特别策划,计划通过采访、自述等形式分享老一辈电声人的创业经历,勉励电声同仁们坚定初心,直面挑战。 

本期受访者:王祥贵,福州电声厂原厂长兼党支部书记

携手共进 感恩常在

        小编:我们注意到,王总在讲述过程中不断地表示“感恩”,对当时的先进企业、电声协会再三表示感谢,也一再强调企业一步步的发展离不开省市领导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您能再给我们展开讲讲这方面吗?

        王祥贵:1972年开始,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开始去一些先进企业学习。当时上海飞乐厂在上海武夷路附近,我们凭着省一级的介绍信,组织了八九个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前去学习。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扬声器的制造,关键技术包括纸盆制作、绕音圈、装配,还有一些机加工和电镀等。飞乐厂的张厂长和严书记对我们很热情,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工厂车间。他们了解到我们这些小厂来的同志各方面基础都比较薄弱,就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好课程,每节课都让他们对口的管理干部和技术人员来讲,从飞乐厂的历史到他们厂的产品结构,从扬声器的零件和材料组成到性能指标,从制造工艺流程到材料采购,甚至细致到每个零件的图纸都一一为我们讲解。然后就是到车间实习,老师傅们手把手地教我们怎样去完成每一个工位的工作,不单是教我们掌握操作技能,还告诉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这些我们都认真地做了笔记。在飞乐厂的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真正感受到兄弟般的温暖,也建立了师生般的感情。

        同期,上级又要求我们到国营北京第七九七厂去学习,主要是学习送受话器和对讲机的技术。这类产品是军工产品,产品的性能指标要求很高,当时是文革期间,工厂的编制都是连排班的形式,一个连长给我们授课。七九七厂的人对我们也非常热情,大到关键技术上的指导,小到生活上的关心,这些我们都有着深刻的印象,也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从上海的飞乐到北京的七九七,这些大厂对我们这种刚开始走入电子行业的小厂,没有一点嫌弃,都是热心地帮助我们。所以说我们能顺利步入正轨,是和他们的帮助分不开的。

        我对各级领导也十分感激。省市的领导每次到我们这里来,我们都有一定的收获。我们福州电声厂主要是在地方政府的电子工业局的直接领导下发展起来的,电声产品的大量出口也是得益于福建省电子进出口公司的支持。当我们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以后,产品主要出口到东南亚一带,当时有很多省市领导都到我们厂里来过。比如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书记,当时分管工业的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海山同志,省总工会领导和市总会领导也多次到我们企业来指导工作。我们在获得劳动模范、五一奖章等等奖项的时候,当时的福建省委书记袁启彤,还有王兆国同志、贺国强同志、陈明义同志等领导都曾亲自给我们颁过红花和奖状,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此外,省机电办等等部门的领导对我们也都很支持,觉得我们的企业发展得不错,很有前景,给我们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我们申报的技改项目也得到了政府有力地资助。我本人是一个退伍小兵,我们厂当初规模也不大,我们能受到领导这样的关怀,内心是非常感激的,于是我们的领导班子一生都扑到这个企业里去,坚决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

        这其中,我特别难忘的是当时我们的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他在九一年和九三年两次到我们企业视察,高度评价了我们的产品质量和发展智慧,认为我们企业大有希望,同时对我们的职工、干部表示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们都非常感动。他勉励我们要多抓实干,要扩大产品生产,要充分利用出口优势。他还鼓励我们要在工作上不断地再提高、再发展。为了不辜负习近平同志的信任,把握住产品质量,我们又把南京大学的沙家正教授等几位教授请过来指导,还和广州、福建的诸多同行交流学习,加大了技术改造、产品质量管理,扩大了再生产的。

        八十年代初,行业协会也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协会成立以后,我们作为福建省的电声器件生产厂的代表,被选入了理事会理事,这对我们的企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电声行业内,交流对企业的发展是很关键的,而行业协会的秘书处就经常组织同类型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交流会,有什么新的产品,新的引进设备,新的企业管理方式,行业协会都会组织行业内部的交流沟通。不管有多忙,每次有这样的行业内的会议,我都会去参加,每次去都有很大的收获。在行业协会里面,我们结识了很多同行企业,有广州国光厂、南京电声厂、天津真美厂、宁波向阳厂、嵊州天乐厂等等,特别是原来广州国光厂的林述强厂长和周海昌厂长,还有俞工,他们对我们很热情,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当时扬声器装配用的打胶机不好买到,他们知道后,主动把他自己制造的打胶机支援给我们。原来我们都是手工打胶的,用上了打胶机,我们的产品批量很快就升上去了。

        别的厂的领导或员工也会到我们工厂来参观,看到什么问题,他们就会毫无保留地提出。我做厂长的时候年纪比较小,别的厂的职工年纪比较大,我很尊重他们。每次他们一来,如果是技术员来,我就找我厂里面的技术部门专门陪同他参观,管理人员来,我就找厂里的管理人员陪同,这样交流效率高,他们一提出问题,我们的相关人员就知道我们的工厂未来还要实现什么、提高什么,这对我们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行业协会把行业企业都团结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感觉在这方面我们行业比任何行业都做得好。

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海山同志(中)参加电声行业专家组会议

        我回想我们企业过去走过的路,觉得又是漫长,又是感到很光荣、自豪。企业发展起来之后,我连续受到了各种表彰,有省、市的劳动模范称号,有五一奖章,还被专门派到北京天安门进行了观摩。回顾这一生,我感到非常幸福。我今天要接受采访,这几天就一直在想,我都退休十几年了,怎么又去谈这些陈年旧事?家里人也笑我这个老头子,退休十几年了,还和年轻人啰嗦什么?但我非常感谢一路走来省、市各位领导,行业协会和各位专家对我的帮助,觉得有必要和后来人谈一谈这些经历,可以作为他们发展的一种参考,但更多的是为了表达我心中的感恩之情。我们几位电声行业的老同志有时候聚在一起聊天,言谈之间对省市领导们和电声协会也总是充满了感激。

        小编:贵厂从艰难的起步,到土洋结合的发展,再到决心解决厂房问题、人才问题,追求进一步发展,开拓市场销往东南亚,实现高档次产品的生产和营销,面对金融风暴积极转型谋发展,不断点燃电声行业蓬勃发展的新动力。这种艰苦奋斗,贡献社会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更应该在年轻人中得到传承。非常感谢王总的配合,您的创业经历一定能通过我们《电声往事》栏目的传播激励广大电声同仁和后辈,推动民族产业的不断前进,再次感谢您!

        王祥贵:也谢谢你们!

(本期采访者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王紫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