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26浏览次数:569
编者按:“电声往事”专栏由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电声分会策划,希望通过采访、自述等形式分享电声人物的奋斗经历,勉励电声同行不断努力,铸造辉煌。
本期受访者:杨良柏,国营第七九七厂原厂长。
坚持多方位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小编:中国的每一次庆典,实际上都是在向全国、全世界展示国家形象,您和七九七厂的历任厂长、工人们一定在背后付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努力。
杨良柏:的确。每一次的成功背后,都是七九七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其中,对于新技术的探索与突破是七九七人工作的重难点。我是技术干部出身,又在设计所当过领导,自然知道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以及一些基础工作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我们历届厂长都非常重视厂内的科技工作,在我主持全厂工作期间,我们的领导班子同样将科技工作为厂里的重点工作来推动,我们着重对技术人员进行培养和扶持,这些技术人员也为厂里做出了许多贡献,同时也是为我国电声行业做出了贡献。
例如说厂里对扬声器中的“心脏”部分——纸盆生产的探索。扬声器电的性能和音质,与纸盆所用纸浆的品种、性质及配比密切相关。为赶超国际先进水平,1963年,以轻工部造纸研究所为主,797厂、三所参加,共同研究纸盆用纸浆材料。在研究中,我们对18种国外扬声器纸盆进行了全面测定,分析了它的树种、纤维状况及物理参数。同时,我们对我国不同纸浆材料的基本物理和声学特性以及产品的电声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对比分析,寻找适合于扬声器用的纸浆品种及其打浆工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纸盆技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七九七厂对厂内的纸盆生产车间培养了许多专业技术人员,专攻电声器件所需要的纸盆生产。后来,纸盆生产还走上了专业化道路,与外厂合作,术业有专攻,提高生产质量。
国营七九七厂的扬声器纸盆车间
同时,管理层人员与技术人员的交流与联系对技术创新也十分重要。新产品设计完成后,需要在试验车间进行小批量的生产,用以检验设计的适用性并及时修改。我作为技术第一线出身的管理人员,更熟悉车间的情况,在新产品试验时,应当重回一线,与工人一起试验,全面了解试验品的使用情况,以便后续改进能够顺利进行。
除了技术创新外,七九七厂在扩张电器生产线和普及电声产品的实际应用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1966年至1970年,由于国家需要,七九七厂陆续将原电表车间和精密车间迁往山西,组建了三线厂,即国营第四三七零厂和国营四三八二厂。国营第四三七零厂主要生产精密电表,继承了原七九七厂的与精密电表产品相关的各种型号材料,零件等,技术生产人员和技术资料全部迁到了山西四三七零厂。国营四三八二厂主要生产电声器件,包括送受话器和传声器,我们厂同样将部分相关产品的资料和零件迁移到了山西,并为新厂的建设提供技术培训与帮助。
当时国内几乎没有音响工程安装调试的工程队伍,我们把产品卖出去,还要帮助用户进行安装调试,并对用户方的操作人员,特别是文艺团体进行培训。我们曾经为延安老区、湖北省文艺团等做过这方面的工作。湖北省的文工团买了七九七厂的音箱和话筒,但是文工团里没人会用,就请七九七厂派技术人员帮助他们连接。当时正值团里歌唱演员王玉珍唱着“洪湖水浪打浪”火遍大江南北的时期,我们厂和文工团事先约定好,我们的技术人员去一周提供帮助,可一个月、两个月过去了,文工团还不放我们的同志回来。后来湖北省相关领导到北京开会,为表示对我们厂的感谢,王玉珍老师莅临七九七厂,专门为我们厂的职工演唱。而厂里没有礼堂,只能安排王老师在食堂进行演出,消息马上就在厂里传开了,整个七一七大院各个厂的人都跑来看王老师的演唱,把我们厂食堂的窗户都挤坏了。
七九七厂所获的部分奖项
七九七厂凭借在首都北京建厂——靠近中央政府和国家机关的地理优势,在电声产品的多种应用场合中都有着出类拔萃的表现。我们曾经为中南海内的各会议室提供电声产品,为部队、航空航天、各大专院校都专门研发过有特殊要求的新产品,以及扩声设备。这也使得七九七厂在计划经济时代中有条件去发展大而全、全国领先的技术,培养电声领域的优秀人才。
编者注:国营第七九七厂,前身为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别称718联合厂,是我们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设的大型电子元器件企业,隶属四机部。国营第七九七厂原来是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的一分厂。由于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制造的产品类别多,1964年四机部决定将其分为多个独立的国营厂,1964年4月1日,国营第七九七厂正式成立。地址就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就是现在的“七九八”大院西北角。建厂初期总人数为1776人,占地面积为25335.3平米。国营第七九七厂是新中国最早建成的电声器件生产的国营厂。
(本期采访者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杨小艺)
来源:《电声往事》编委会